竞赛负责人: 陈凌航 |
申请竞赛等级: 国家级 |
立项竞赛等级: 国家级 |
参赛形式: 团队 |
团队人数上限: 5 |
团队人数下限: 1 |
竞赛组织单位: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|
竞赛时间: 2024年10月~2025年8月 |
竞赛地点: 线上提交 |
拟参赛人数: 240 |
拟组队数量: 120 |
竞赛网址: https://milan-aap.org.cn/#/ |
参赛年级: 2024,2023,2022,2021 |
参赛学院: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|
竞赛方式和具体安排: . 赛事赛程
(1)赛事启动
2024年9月起:院校管理员注册,参赛者注册
(2)线上报名
2024年10月-2025年3月:巡讲巡展、提交参赛作品、专项赛场及命题赛场评审
(3)省赛评审
2025年4月-5月:非命题赛场省赛评审、获奖信息发布
(4)国赛评审
2025年5月-6月:非命题赛场国赛评审、获奖信息发布、证书发放、相关系列活动
(5)系列活动
2025年7月-8月:颁奖典礼及学术活动、新赛季命题征集
2. 评审规则
专项赛场及命题赛场全国统一评审,不设省赛,所有奖项均为国赛等级奖项。(具体奖项设置见赛道策略单)
非命题赛场采用分级评审形式:校赛、省赛、国赛三级评审。
(1)校赛评审:集中提交院校,通过校级遴选作品,由各个院校自行组织。
(2)省赛评审:组委会遴选评审专家交叉评审,评选出省级一、二、三等奖。省赛等级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各省赛区参赛作品总数的30%(一、二、三等奖原则上为 5%,10%,15%),获省赛一、二等级奖作品推荐进入全国赛区评选。
(3)国赛评审:组委会遴选全国知名专家对进入国赛作品进行评审,评选出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国赛等级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参赛作品总数的7%(一、二、三等奖分别为 1%、2%、4%)。
组委会有权根据整体作品数量及质量调整奖项设置;组委会颁发省赛电子版证书、国赛纸质证书。
3. 评审标准
各类别参赛作品均有评审专家从创意 30%、技术30%、审美30%、规范10%等指标进行评分,按照每件(系列)作品的最终得分评出相应奖项。
4. 作品公示 |
竞赛培训方案: 组织学生统一线下动员参赛,现场指导 |
参赛学生信息: |
指导教师信息: |
竞赛经费预算: |
课时预算: |
申报表附件材料目录: |
立项管理部门意见: 同意 |
附件: 无附件上传 |
|
|